欢迎分享,请大家看过留言后顺手在读后感格子打个勾,以示支持!
![](https://blogger.googleusercontent.com/img/b/R29vZ2xl/AVvXsEiB33oJwsINco-woTCPw8LL3TiwJmx9zZyERybhdY6HKErYTG9aGycWi0muXncJ2DTa5PjMdwgDOJXbSSSv42N2gkuMTEpKdwf0waFWavohl0WUU6ZP2rRfB1lh9Fs8bTvorlTv_k3-WUQ/s760/best.jpg)
Sunday, March 6, 2011
6/3/2011~聽說愛情回來過
家有一老如是宝
刚过的新年,让我想起数年前的一个广告画面。三名老妇人坐在一起,谈话家常。老人甲夸耀儿子如何本事,在短短数年内已当上公司总经理。老人乙也不甘示弱,说儿子月入上万,是人人羡慕的对象。说着,说着,她们两人的眼神望向老人丙。老人丙脸露面腆,连摇双手:“我儿子只是个普通书记,也没什么值得谈的。”
这时,一辆本地国产车驶到门口……“妈,妈。来上车,我们回家过年吃饭了。”老人丙随着儿子一家人上车后,只剩下其他两位留在老人院的孤独身影及羡慕眼神。
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抚养长大;如今年纪大了,手脚慢了,脑袋不太灵光了,就得寄居在老人院吗?或独居在家,如“望儿石”般地等儿女回来,等死吗???
古人常言道:“百善孝为先。”这句话足以说明华人是很重视孝道的民族,然而因為社会变迁,孝道并非再是主流价值,弃养、虐待老人的事件層出不穷,這不禁让人反思。将家中病重、年老体衰的老人安置在安养机构,是不是就是不孝顺?今天的生活担子繁重,家庭结构早已变成双薪家庭。
如果家中的老人真的是行动不便,把父母白天寄托在“托老所”,晚间接回家中,也可算是个折衷的方法。千万别像邻国的年轻人,美其名带父母出国旅行,却趁机把他们弃于人生地不熟,叫天不应,叫地不灵的绝境!
有时让我们扪心自问,父母在他们的最后黄金岁月,渴望的是什么呢?
我认为他们的要求其实很简单,最重要的不过是希望孩子为人正派,有上进心,平平安安,健康快乐。其次是希望自己依然壮健,不必成为孩子的负担。
如果孩子能常陪他们谈心,闲话家常,那是再好不过了。相信大部分的父母,要的并不是奢侈的物质生活,花花绿绿的钞票;一份关怀体贴,几句嘘寒问暖,就足以让他们甜入心扉。
健康是最大的财富,让老人家参加一些太极班,气功班,多做做运动,就能保持身心健康。
此外,定期带他们去做身体检验,是每年必做的功课。正所谓:“活到老,学到老。”我们也可以鼓励父母学习书法、音乐、舞蹈及烹饪等有益身心的活动,让生活过得更充实。壮健的父母能在晚年,当义工,从事一些社会关怀活动或“银发事业”,服务人群,展现生命的余晖,人生就活得更有意义了!
各位看官,当你看着日益年迈的双亲,请多谅解他,尊重他,关爱他,陪伴他们走完最后的黄金岁月。
刚过的新年,你回家过年吗?
Subscribe to:
Post Comments (Atom)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