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歐國家瑞典,人口不到1000萬,等于馬來西亞的三分之一,但是瑞典的富豪汽車VOLVO暢行全球、瑞典手機諾基亞NOKIA,勝過美國、日本而佔世界最大市場,瑞典傢俬宜家IKEA產品美化天下家庭。
這些商品,已經超越物質商品的價值,在世人心目中,不僅是高品質的又實用的物品,更是現代人的生活文明產物,是最強軟實力文化。
人口少少又地處偏遠的小國瑞典,還有一項全球國家無以相比又無法取代的軟實力文化,是無人不知也無人可以否定的諾貝爾獎。
日內,諾貝爾獎評選委員會將宣佈本年度物理、化學、醫藥生理3獎項的得獎人,隨后發表文學、經濟、和平另外3獎項的得獎名單。
瑞典因為有諾貝爾獎,將小國提升為文化與學術大國。小國具備世界公認的學術文化評價的信譽實力,世人眼中,小國瑞典的品格與聲譽大過大國多多。
尤其這個月到新年開始之前,諾貝爾獎帶起的全球學術的關心與讚許,得獎人及他所屬的國家成為注目重點的同時,世界最大焦點,都集中到北歐這個小國瑞典,正彰顯出學術力的威勢如何深遠與普世化。
得諾貝爾獎的人及得獎人所屬國家,亦代表一種軟實力文化的輝煌成就。
戰前,歐洲人佔最多得獎人,是反映歐洲工業革命帶起了學術力的發展。
二次世界大戰過后至今,美國得獎人最多,因為歐洲受共產主義威脅,共產主義只在武器方面積極,相對的,在人權自由的個人發展方面有利學術的全面的創造,學術精英都流向美國,因此學術成就也就大了。華人,只有劉曉波得和平,列諾貝爾獎的中國得獎者。高行健的文學獎,由于高氏入籍法國,他在記錄上列法國得獎人。其他多名華裔得獎者,其實全以美國學者得獎,顯示他們在美國的自由環境下才有如此非凡的智慧成就。
——軟實力文化探究、學術 《游枝》。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