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uesday, May 24, 2011

24/5/2011~那一场雨

山坡崩塌,孤兒院遭土石淹沒。

事前沒任何預警,沒人感應到那是生命中最后一場雨。

 沒有人聽得到雨水在土石之間產生的暗湧。

 沒有人看得見雨點打在孤兒院的屋頂上,如一根根釘子,釘在一個大大的棺木上。

 山泥轟隆落下,卑微的生命變得更加卑微。

 然后一切又回到災難六部曲:恐懼、認知、改變、失敗、麻木、自欺。

 統稱為:災難中的災難。

 人類要與大自然和睦相處變得越來越難。“大地如時鐘,滴滴答答的每走一格,即敲起不同的聲響”。

 防範永遠比搶救有效,明白這道理的人很多,但麻木的人更多。

《製造難題也留下難題》

 作家陳文茜寫〈當雷聲壓城〉:“從哥本哈根大會至今,從製作《正負2度C》至今,氣候變遷越演越烈,無時無刻地上演。但我發現人類有一種本能,從初始的恐懼、認知、決定改變、失敗,然后漸漸麻木,最終愚昧自欺欺人。”

 在我們的國家,我們可以清楚列出住宅區附近的商場和學校,抬高房價;但我們說不出也不願說出山坡危險住宅在哪裡──屋價會跌、會被起訴、引發恐慌……直到災難發生。

 在那一刻,我們才聽見山泥暗湧的余音;這才看清天空落下的釘子;打在臉上的不是雨水,是淚水。

 人類製造難題的同時,也把難題留給自己。

 我們為孤苦無依的孩子哭泣,也為自己哭泣。《甄子曰》。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