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ednesday, May 4, 2011

4/5/2011~世紀婚禮缺少浪漫愛情

英國威廉王子世紀婚禮上週五在全球20億人的見證下完成,這是英國王室近30年來最盛大的喜事。其實類似的王室婚姻許多人都不看好,遠的不說,安德魯王子與妻子莎拉、丹麥二王子約阿希姆與王妃文麗雅便先後以離婚收場,因此有人便懷疑威廉王子會否步其父親後塵。除了王室之外,政要、社交名流、演藝界人士的私生活,尤其是婚變,一向是媒體熱衷報導的對象,而名人婚姻乍看之下牽涉到金錢與權力的重新洗牌,情節離奇曲折,似乎與一般老百姓的生活相去甚遠。然而,名人也是人,婚姻制度對名流與對凡夫俗子都同樣有影響力。如果我們再從長期的歷史趨勢來觀察,媒體一方面形塑了現代人的愛情與婚姻觀,同時也加速了婚姻神話的崩解。

婚姻要以情感為基礎,而男女談戀愛通常也是為了尋覓婚姻伴侶。如此看來,名人的婚姻似乎是異常。查爾斯王儲與黛安娜結婚時,大家紛紛揣測雙方的動機。有人認為查爾斯是為了早日繼承王位而以婚姻為障眼法,至於黛安娜這邊,則有人猜測她和查爾斯在一起可以一圓自己的王后夢。此外,莎拉下嫁安德魯王子當然也另有一番盤算,最後安德魯發覺若不趕緊離婚,再拖下去恐怕自己的財產將被莎拉敗光了。原來當年那場世紀豪華婚禮在燦爛的表相之下,三角關係的鬥爭已然進行著;王儲另有心上人,娶年輕貌美的王妃就是為了法統與血統的延續。

上流社會的人比較勢利嗎?其實不然。從歷史的角度來看,將浪漫愛情與婚姻加以結合是非常晚近的事。人類文明史中,婚姻制度的首要功能是傳宗接代,經濟與社會地位等利益考量一向在婚姻形成過程中扮演重要地位。對廣大中低階層的老百姓而言,貧賤夫妻百事哀,麵包沒有著落以前,哪有心思談愛情?對上流社會而言,婚姻牽涉到財產、頭銜、地位的交換及傳承,更不能讓感情衝昏了頭而損及利益,澳門賭王何鴻燊妻妾兒女爭產便是顯例。無分中外,愛情不僅不是婚姻的基礎,更被視為破壞婚姻穩定的大敵。

18世紀美國中產階級的興起也帶來新的價值觀,個人主義與浪漫愛情也在其中。個人主義使年輕人將個人喜好列於家族利益之上,而浪漫愛情的觀念則將婚姻情感化及去利益化;而18至19世紀的英國小說是散播浪漫愛情意識形態的主要媒介,讀者的範圍也逐漸由中產階級擴大至貴族與普羅大眾。

20世紀初電影發明後,浪漫愛情的觀念得以形象化,以俊男美女的風貌風靡無數的少女;源起於英國的浪漫愛情婚姻觀在向全世界傳播的過程中,小說、電影、電視、廣告等大眾媒體均扮演了重要功能。而從美國好萊塢的造夢工廠到瓊瑤、亦舒小說,都將世俗的婚姻塗上一層玫瑰色的光暈,現代人在成長過程中對愛情與婚姻投射了過多的幻想與憧憬。

可以說,小說與電影這類媒體建構了現代人的婚姻神話。軟性新聞則反其道而行,間接加速了婚姻神話的崩解。新聞的本質就是偏向於報導特殊、異常的事件,如果婚姻生活平靜無波,那有甚麼好報導?反之,婚變的消息其報導價值就不同了,有沒有第三者介入?財產怎麼分?小孩監護權歸誰?這些問題都引發人們的好奇心。無論是凡夫俗子還是名門巨賈,婚姻都牽涉到精神與肉體、心靈與物質等種種七情六慾的糾葛夾纏。越來越多名人婚變的消息,使我們開始以多種現實的觀點去看待婚姻制度,不再迷信過度美化與理想化的浪漫愛情意識形態。

對威廉王子的婚姻我們無需過度美化,更沒必要神化,就把它當成一樁平凡的男女婚姻吧。媒體在過去喜歡將婚姻塗上一層玫瑰色,近年來又逐漸塗上一層土,充滿了誇張與醜陋。有心的讀者,仍可以將其轉化為腳踏實地的泥土,在土味之中琢磨出婚姻生活裡喜怒哀樂的多重現實。

【熱點新聞:英國王子威廉大婚】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