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uesday, January 18, 2011

18-01-2011 Walter Loo “美都戏院”回忆录

可能是三叔公的脑袋瓜比别人发达,里面储存记忆体超强,孩童时的记忆一勾起,就像刚发生一样,历历在目。

那间座落在大路后的“美都戏院”是我们小时候常去“搞关”的,因为离开住家不远。看戏在当时是唯一的消遣,家里没车子,去哪儿都靠“十一号车”(两只脚),下坡底(市区)才坐市政局的3号或4号巴士,(就像人生,不是生(3)就是死(4)都没有得选择)从市区回来就坐yellow bus, 因为数量多,不必久等。

那个时候去“美都戏院”看戏,不是跟着父母,就是跟着姐姐。狗年生的人,却带着老鼠胆出世,不像三叔公的老虎胆,四处溜,各处跑。

当年都是看九点半场,跟父母看时,老爸更特别爱选半夜场。买票时,五个人买三张票,选最多人进去时,蛇进去,那时个子又小小粒,容易钻。

最高兴的是能碰到那种有人情味的撕票员,网开一面,让我们进去,当时的那种快乐如果要我叫他阿爸也可以!

所谓稚子之心,只要能得到心里想要的东西,又那里会明白阿爸是不能乱叫的,而我就常常听老爸哼着打油诗:小孩跟吃,大人跟富贵。。

老爸早年从唐山来南洋,跟我们讲过很多打油诗,当时年纪小,大了再去回味和研究,每一首都有典故。

而每次看半夜场,我都是穿睡衣去的,那种长袖长裤裤腰只用一条有伸缩性的橡胶绳缩紧,要浇花救火射蚂蚁射土狗时,都很容易脱下的。但被土狗追时,就要两手抓紧裤头,不然随时都会变裸奔。

除了“美都戏院”,还有一间座落在日落洞巴刹对面路进去的“快乐戏院”,但名为“快乐”,坐在里面看戏,印象中好像也是风扇吧了,观众多时也是热到半命。

那边又靠近“网寮”,当时是最多大哥的集中地,里面看戏,外面大哥谈不妥也在开片,剩半条命出来还要赶着逃命,看一出戏已差不多没命,所以我们还是以“美都戏院”为上选。

而今,“美都戏院”已改为轻工业产房,那些甜美的回忆也随著“美都戏院”走进历史。。。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