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aturday, March 19, 2011

19/3/2011~病是教养出来的

細菌病毒、環境受污染,容易致病。但是,你是否有想過,不當的教養也會致病?這病,若是馬上發作還好,最怕它深埋心中、細胞中,慢慢蘊釀,到了多年后才發作,印痕極深,要擦除醫治,已非易事。
《病是教養出來的》一書作者許姿妙中醫師,累積多年臨床診病經驗,得出這一結論:病,是教養出來的。
頭腦再好的人,也無法捨棄情感而獨活。過分強調智力發展,會讓身體知覺僵化,最后把自己逼到絕境。

●個案1:
黃太太:“李太,你家小奇決定了大學要報讀什么科系沒?”
李太太:“經濟系,我希望他以后進入金融業。”
一旁的小奇:“媽,但是我興趣的是中文系。”
李太太轉頭聲色俱厲向著小奇說:“你少來這套,中文系有什么出路?你給我乖乖唸經濟。”
小奇頹然地低下頭,原本就駝的背顯得更駝了,仿似一個小老頭似的。

●個案2:
3歲的浩浩深受長輩疼愛,玩具堆滿櫃子。
這天,鄰居張媽媽帶著兩歲的女兒玲玲來串門,大人在聊天,玲玲百般無聊走開。
她來到浩浩的玩具櫃子面前,如發現新大陸,馬上就拿起紅色火車玩具來玩。冷不防浩浩從旁殺出,一手搶去玲玲手上的玩具。
玲玲一楞,頓了一頓,轉而去拿士兵玩偶,不料浩浩還是老實不客氣一把搶過去,並喝道:“不要動我的玩具!”
玲玲一頓足,倒在地上哇哇大哭,哭鬧聲驚動了兩個大人。

浩浩媽媽率先開聲:“浩浩,媽咪說過多少次了,玩具要跟別人分享,你怎么還是這樣小氣?你有整櫃子玩具,難道不能拿一些給妹妹玩?”
轉而又哄玲玲說:“玲玲別哭,哥哥小氣,不讓妳玩,我們去找別的東西玩,阿姨煮了番薯糖水,妳要不要喝?”

●個案3:
音樂大師莫札特,是個不世天才,然而卻只活到35歲。
自小,他在父親嚴厲管教與鞭策下學音樂。其他同齡孩子在玩樂時,莫札特卻隨父親到處表演賺錢,可說他自小已失去童年,錯失了情感培養的階段。

健康與教育關係密切
父母與其期待孩子智商過人,不如期待他們健健康康。
健康與教育,仿似兩樣沒沾邊的東西,兩者之間會有什么連繫?

事實是,健康與教育關係極度密切,不可小覷!
前述的案例,都是不適當的教養,后者付上慘重的代價不說,前兩者也很可能埋下日后身心疾病的種子。
別小看這件事,小孩天性被扭曲,后果可大可小,有些人余生都在承擔早年不當教養的后遺症。

台灣中醫師許姿妙認為,健康與教育息息相關,教育是健康紮根的基礎,錯誤教養形成的健康傷害,很難事后補救。父母正確的教養方法,才是孩子畢生健全人格與體魄發展的起點。

錯誤教育及養育,威力無窮,足以危害思想,扭曲性格,乃至引發肉體病痛。為人父母者,豈可不慎?

許醫師在書中分享她的經驗:
“……許多病人不是單純用‘辨證論治’的醫學方法就可以治療的。這些人身上究竟發生了什么事?為什么常規的治療對別人有效,對他們卻無效?”

經年累月探索后,她發現醫生其實是在承接病人早年受到大人不恰當對待的惡果。這些不恰當的對待和教育,在病人的物質身體上表現出來。

“我每天在診間看到太多受病痛折磨的人,看了幾十年的病以后,我逐漸領悟到,很多人原來是可以不生病的,他們的病其實是從小被不當教養出來的。”

她舉例,最常見的情況就是大人把自己對現實的不滿投射在孩子身上,把全副期待寄託在孩子的未來。“如此焦慮的父母用種種自以為對孩子最好的教育,教養出身心都傷痕累累的孩子。這些傷害可能反映在孩子的過敏性疾病、過動、欺負與被欺負、性早熟,乃至長大后的心血管疾病、腫瘤、器官病變、人格異常、動輒輕生、神經系統提前退化等。”

根據人智學的說法,孩子獨立成為完整而成熟的個體,需要21年時間,期間歷經每7年一個階段的蛻變,直到21歲,神經系統、心肺系統及體骼代謝系統發展才告一段落,長大成人。

而在成長過程中,大人如果不知道什么時候該給孩子什么,孩子就會陷入身心混亂狀態,嚴重的將引發各種身心疾病。

她強調,教育的目的,是使孩子意志、情感、思考三者健全而均衡發展,總得來說,是以健康為導向。
《十分专题》部落格。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