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是一段隱晦的身世,像時光膠囊一樣被埋在土中,幾乎快被遺忘了:隆隆車聲不斷、重型車輛駛過後地板會震動的路邊木板屋;下雨時得馬上拿塑膠桶佈陣,盛裝漏水的亞答棚廚房、4個人擠一張大床的隔板房間;上廁所要走一段路,才能去到屋外的公共糞桶茅廁(試過暗夜怕黑不敢上千方百計憋屎);看電視,得搬椅子守在鄰居家門檻外;打電話,得自備零錢到公共電話排隊,……
那是我小學以前的時光,悠遠、漫漶,在今天的生活裡,似乎找不到蜘絲馬跡。
我的家長曾多麼地努力工作,換取下一代更好的日子。如今,我們也許還不算富裕,但無可否認,日子比過去要好許多倍。“窮滋味”不堪回首!
我們繼續把發達當人生目標,並且在現代金融商品(信用卡、個人貸款)的協助下,努力地在模仿有錢人過日子,體驗“富滋味”。
而我們的下一代,在優渥的環境下長大,衣食無憂,手中公仔玩具全變成了電子產品,字典裡更是找不到“窮”、“匱乏”的字眼,仿佛世界生來就如此富足、豐裕,要甚麼有甚麼,經濟危機、糧食短缺、非洲饑荒與他們統統無關。
然而,如此地不知“窮滋味”可能會埋下社會隱憂。
香港真人秀節目《窮富翁大作戰》是近年來較有意義的電視節目。有別於那些爭名奪利的選秀節目或炫才貌、攀富貴的紅娘節目,它逆主流而行,討論貧窮,邀請有錢人,包括政商界名人及富豪後代當幾天窮人,體驗住籠屋、低工資長工時的貧窮滋味。有富家女在街頭當洗碗阿姐兩三天後,從此改變人生方向,投身社區義工行列。
富者愈富窮者愈窮是如今許多社會面對的問題,有錢的極盡炫富,沒錢的努力向上攀富,永遠爬不上去的就仇富,社會越來越畸形。
貧窮被視為可恥的,有點能力的家庭都儘量讓下一代過最好的生活,遠離貧窮,大家似乎忘了“窮滋味”也可以是美好人生的磨煉。去年,台灣《遠見》雜誌一篇報導曾高喊“再富也要窮孩子”的口號,翻轉“再窮也要富孩子”的舊式思維,倡導讓孩子體驗貧窮,培養惜福及感同身受的同理心,頗有意思,引人深思。作者:蔡思潔‧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